您好!欢迎访问奇亿娱乐注册网址_登录平台网站!

奇亿娱乐官方网站工业烘干机

2021年打造全自动工业烘干机设备

首页 > 工业小型烘干机

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

发布时间:2024-08-11      作者: 奇亿娱乐官方网站      浏览量:1

  安徽宿松县农垦华阳河农场农服烘干中心,粮食输送机在传送烘干的稻谷。李龙摄/光明图片

  多年前,我刚从事农业技术推广那会儿,发现很多农户播种小麦的习惯不好——他们大把大把下麦种,麦苗密密麻麻挤在一起,长成了“疙瘩苗”,不但增加不了产量,还浪费了种子。而且,这样挤挤挨挨长起来的麦苗会相互争夺养分,造成整片地的小麦都发育不良,生长后期还易发生病害、倒伏,影响机械化收割,造成严重浪费。

  眼看着这一切发生,我心急如焚。于是,我和同事们通过试验示范,精确计算出适合章丘区不同地块、不同品种的小麦播种量,一五一十地教给农户们,还向他们推广宽幅精播技术,帮着他们尽快实现精细化播种。

  没有推广宽幅精播技术以前,农户们每种一亩小麦,大约要播种15~20公斤;采用宽幅精播技术后,每亩播种量降到了8~9公斤。瞧,每亩地足足节约了7~11公斤麦种。我们章丘小麦水浇地种植培养面积共有50多万亩,粗略计算,仅这一项技术就能节约小麦种400万公斤左右。而且,运用这项技术,还有效提升了小麦品质,降低了机收难度。到了收获时节,种粮户们都尝到了甜头,笑得特别开心。

  防治病虫害,也是帮农户们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环节。上季小麦收获期,农户老李给我们打来电话,说他家地里的小麦倒伏很严重。我和同事立即驱车前去查看。原来,“罪魁祸首”是小麦茎基腐病。这是最近几年新发的一种病害,发生于小麦茎基部,很难被发现。一旦发病,小麦就几乎丧失抗倒伏能力,一阵风过后便大面积倒伏,给农户导致非常严重损失。

  我和同事查清了章丘全区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范围,定位了发病严重的地块,向这些地块的农户推广深耕深翻、拌种、药剂防治等技术。每到一处,我都留下农户的联系方式,以便在小麦播种前给他们发送《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等资料,帮他们做好预防。

  我们还从济南市里请来专家,对全区的种粮大户进行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培训,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很快,小麦茎基腐病得到了控制,农户们的病虫害防治意识也慢慢变得强了。

  前几天,我和同事再次来到老李家的麦田里。举目四望,尽管今年降雨较多,对粮食播种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农户们还是抢茬在10月2日播上了种,目前小麦已经有两三个分蘖了,生长得很健壮。老李说,现在手里有劲心里美,来年还要多种粮。

  我是一名电气工程师,在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强化技术减损,深感肩头为国储粮、储粮报国的责任之重。

  刚来到榆树直属库时,要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需要攻克的难题可真不少:降低破碎率、防治病虫害……尤其让人头疼的是,建库初期,烘干机烘干后,玉米焦煳粒数量超标,损耗很大,必须找清原因。作为班组唯一的电气工程师,我带着科研小组的同事们多次钻进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的烘干塔内反复检查,终于发现是由于烘干机自动分料不科学导致的。在科研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改造制作出烘干机储粮段粮食自动分料装置,大幅度的降低了粮食损耗。这次技术改造也增强了科研小组的信心,激励我们为了节粮减损不断努力。

  从1998年开始,国家先后分多批兴建高大储粮仓。其中,平房仓和浅圆仓普遍用于长期保管储存,但高大浅圆仓入仓粮食容易破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尤其是玉米,往往入仓前检验时各项指标完全合格,但入仓后不完善粒和杂质就有超标现象,给安全储粮埋下隐患。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我倾尽十几年时间参加各种专项技改,经常加班到深夜。2019年,在我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这一难题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经过两轮装仓实验、一次出仓实验,出入仓的粮食均符合品质衡量准则。2021年8月,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让我很是自豪。

  作为一名党员,我还主动加入“储粮技术服务队”,利用周末时间为榆树市各乡镇农民科学储粮提供技术服务,解答他们面对的储粮技术难题。不光嘴上说,我还自带工具,为农户加固机械设备,检查农户家用电路和粮食设备电路电源等。

  我想,仓储科学技术创新之路永无止境,我会不断磨砺手中的“金刚钻”,用科技守护好大国粮仓。

  小时候,我就从课本上学会了“颗粒归仓”的道理。那时,我经常跟着父母下地捡拾稻穗,深知粮食来之不易。长大后,我报考了湖南农学院,选的是农业工程专业。我想,学好这个专业,可以为父母减轻劳苦,也能多收一点粮食。后来,我又报考了本校农业机械化工程硕士。导师汤楚宙带着我与湖南省农机局、华南农业大学相关专家一起去益阳资江联合收割机厂,开始了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

  在益阳那座低矮的厂房里,我一待就是几个月。虽然条件简陋,但作为农机工作者,我知道,要把父辈从辛苦的劳作中解脱出来,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就一定要做好研究。

  那段日子,我每天进入车间,对着收割机,分析应该从哪些环节提高收获质量、减少收获损失。我们从割台、输送机构、脱粒机构、清选系统等逐一入手,找出影响因素,提出处理方法。慢慢地,我明白了,机械收割粮食时,损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水稻成熟度、含水率、谷草比等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造成的影响,也取决于一系列操作因素——割台拨禾轮产生的冲击与摆动,脱粒时谷粒被脱粒元件击飞……很多原因都会造成粮食损失。怎么样才能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为此,整个硕士阶段,我都在不懈思考着。

  2001年,我考入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当导师得知我做过机械化收获研究后,便对我说:“收获采用的脱粒元件不同,作用方式与打击力都不一样。能不能从水稻脱粒原理入手,找到办法去解决水稻机收损失问题?”这点醒了我,我赶紧查找资料、深入钻研。

  原来,脱粒装置是联合收获机的核心,其结构和工作参数影响着整机的工作质量。南方地区是双季稻区,收完早稻插晚稻,抢收抢种期间高温高湿,不同收获期的水稻含水率差异很大,所需的脱粒力大小不完全一样。常见的水稻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大多采用杆齿,通过冲击梳刷原理进行脱粒,虽然能够很有效地把籽粒从粒柄上脱下来,但对含水率较高的籽粒而言,会导致籽粒因为受到较大冲击力而破损。对难脱品种,通常要增大滚筒转速,也非常容易导致破碎率上升。

  怎样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这一直困扰着我。有一天,在去实验室的路上,我看到园林师傅手持割草机,用非常快速地旋转的尼龙绳将草割断。我的灵感突然闪现:如果打击力合适,刚好使得谷粒与穗柄脱离,又不至于损伤谷粒本身、不打碎秸秆,就可以同时满足脱粒与降损的需求了。在后来的脱粒对比试验中,我的想法得到了验证。在老师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以《水稻半喂入柔性脱粒机理》为题的博士论文。

  近20年来,我带领团队锚定机收减损不断攻坚,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农民兄弟们研发推广机收减损新技术,让每一粒粮食颗粒归仓。

  讲述人: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院长、河南省首批特色智库粮食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 孙中叶

  “你知道,一粒小麦在加工后会变身为多少种产品吗?”面对我的提问,台下来自非洲的学员们满脸好奇,纷纷摇头。当他们看到我国粮食加工公司能够把小麦加工转化成面粉、酒精、液体蛋白饲料等十大类500多种产品时,都惊讶地睁大双眼,不住地拍手称赞着。这是我作为主讲教师,为商务部委托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官员与技术人员培训班”讲授“粮食安全与国际粮情”课程时常见的场景。

  河南工业大学是商务部粮食援外培训基地和河南省对外援助培训中心,先后为49个非洲国家举办各类粮农类培训班50期,累计培训各类粮食官员、粮农技术人员800多人。在这样的平台上,中国粮食生产和加工的经验吸引着世界关注,不少学员感叹:中国人口那么多,还能吃饱饭,这真是个奇迹。

  河南全省的粮食总产量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总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面粉加工转化和产量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大家熟知的很多馒头、方便面、汤圆、水饺品牌,都来自河南。然而,几年前,我去粮食加工公司调研时却发现,很多企业往往就地加工初级产品,浪费严重。不仅如此,由于产业链条不长,抗风险能力比较差,遇到市场行情报价波动时,企业连活下去都有困难。这种状况怎么改变?我们得知,只有把产业链延长了,这条“链子”才能更结实。于是,我们提出了粮食循环经济理念,被政府部门采纳,推动小麦由初加工向小麦淀粉、小麦胚、抗性淀粉、抗性糊精、谷朊粉等深加工产品转型。

  这几年来,我们陆续到多家粮食企业实地调研,交流分享粮食适度加工、产业绿色和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也见证了企业一次次对加工工艺过程进行技术改造。以挂面加工为例,通过技术改造,面条的损耗下降了1%,对于利润微薄的面条加工行业来说,可算是一个巨大的质效提升。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还带领团队录制了《粮食安全与文化》在线公益课程,为广大市民和学生普及粮食文化与节约方面的知识。现在,大家的生活慢慢的变好了,我们要一起努力,走出过度追求“精米白面”的饮食误区,让爱粮节粮的种子在每个人心里扎好根、长得壮。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赵秋丽、冯帆、龙军、禹爱华、任爽、王胜昔、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