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晾麦子根本不用操心!镇上有烘干配套服务,俺这3000多亩的小麦,到烘干塔四五个小时就烘干了。没有找晒场的烦恼,也没有阴雨天的困扰。”刘高峰底气十足地说。进入5月下旬,刘高峰就开始每天关注天气变化和小麦长势,综合研判后,他决定6月1日开镰收割。
早上7点左右,4台联合收割机排队下地割麦子,刘高峰站在田边,指挥不同的机械收麦。
当天早上7点左右,4台联合收割机排队下地收获起了麦子。“粮仓报警后,运粮车赶紧跟上卸粮,装满了就往烘干塔运。”田边,刘高峰手持对讲机,一边喊着,一边指挥着不同的机械收麦。
放在前几年,刘高峰可没有这么大的底气把小麦早早收回来。“由于种植面积大,俺们这些种粮户、合作社,为了避免扎堆晒粮,都是等到小麦含水量达到入库标准时的完熟期才开始收割,收了直接入库。这样虽然省了晾晒,但影响产量。而且一旦遇到阴雨天,别说晾晒了,连收获都成问题。”刘高峰说,“今年为了避免天气影响,我提前进行了收获,平均亩产在1250斤左右,相比往年亩产有所增加。”
想要少受天气影响,提前收获,就必须进行人工烘干。在龙堌镇鹿楼村晟耀粮食有限公司内,4台烘干设备靠墙而立,刘高峰新收的小麦正被烘干机吸入“肚子”中。“这几天天晴,我这个小麦含水量不是很高,估计4个多小时,含水量就能达到12.5%的入库标准。这可比在太阳底下晒快多了。”刘高峰说。
“以前让小麦‘晒太阳’,一晒就得3天,还时刻担心雨水突袭。现在只需要在机器上设置好温度、湿度,平均下来5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烘干作业。”晟耀粮食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青说话的功夫,就将烘干机的温、湿度设置好了,“我们的烘干费用是根据小麦含水量以及当季的燃料价格定的,刘高峰这一批的费用是200元/吨。”
可一个粮食收购公司,为何建起了烘干塔?“刚开始进烘干设备主要是为了公司自己用。”刘青2016年建厂时,晟耀公司仅有两台小型烘干设备,日烘干量50吨,“俺们搞粮食收购的,为了赶市场行情会提前在各地收‘潮粮’。”而让她下定决心花费50多万入手一套专业烘干设施的原因,是每次运到外地烘干和仓储时高昂的成本,以及运输途中“潮粮”返潮、发霉的风险。
“这几年包地的人变多了,小麦烘干的需求也明显变大了。2022年我们又投资100多万,新进了两台大型的烘干设备,现在我们日烘干量能达到250吨。”刘青说,“建成后的第二年,就赶上了麦收连阴天,当时运来的小麦大多都是‘潮粮’,含水量都在26%左右,四台设备连轴转了八九天,烘干了4000多吨小麦。”
去年6月麦收时节,受黄淮地区罕见的强对流天气影响,鲁西南部分地区的连阴天持续了近半个月。当地的种粮户、种植合作社等为保证小麦质量,大多选择提前收获。
“去年我就收得早,刚好躲过了连阴天,但不能总靠运气。今年我为了规避风险也选择了提前收获。虽然烘干费用让成本增加了,但高效烘干后直接卖入粮库,没了后顾之忧。”龙堌镇种粮大户毕玉岗今年种植的2900余亩小麦,赶在6月前就已收获完毕,“农时不等人,提早完成夏收后,可以为夏种留足时间。”
“今年为了确保小麦烘干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对企业的设备进行了检查和维护,确保镇域内烘干设备能够马力全开。”龙堌镇四级调研员贾景波说,“目前镇内依托3家农业生产基地的烘干机,日烘干量可达8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