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奇亿娱乐注册网址_登录平台网站!

奇亿娱乐官方网站工业烘干机

2021年打造全自动工业烘干机设备

跟随“头雁”一起“飞”——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强化人才“软实力”实现高水平发展“加速跑”

发布时间:2024-07-21      作者: 奇亿娱乐官方网站      浏览量:1

  番茄、甘蔗、黄瓜……人们见惯了的果蔬在这里变了样:土里长的下了水,地里躺的上了藤,南方的移到了北方……这些“奇奇怪怪”的模样,勾勒出独特“丰景”,描绘了致富路径。村民说,这个有着800多栋大棚的园区是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一肩挑”刘天民带领大伙开创的。

  人才“软实力”就是乡村“强动力”。天津市乡村振兴全方面推进行动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引导在外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知识青年等返乡就业创业。乡村振兴赛道上,通过引育致富能手、带头人带动,粜粮务村实现“加速跑”。

  “小雪”节气过后,室外寒气扑面,天民田园(以下简称园区)果蔬大棚里温暖如春,气压、光照、噪声、温度……显示着一项项数据的“温室”呵护着里面的水果黄瓜、口感番茄等特色果蔬。村庄里硬化道路四通八达、整洁宅院沿街排列,处处透着乡村的美。这里是粜粮务村,去年村集体收入6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9万元,是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难以想象,早年间,村民们走的是下雨出不了门的“水”“泥”路,村里垃圾没有“家”、污水靠蒸发……家家户户主要靠种大田作物为生,村民们缺少挣钱的路径;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村集体“两手空空”。1100多人的村庄靠什么致富?

  “得找一个好的带头人。”村民们琢磨:谁家日子过得好,兴许也能带大伙儿过好日子。

  刘天民进入大家的视野。今年45岁的他初中毕业就进城务工,先是干建筑工,后来组工程队,靠头脑活、肯付出,在十几年前就攒下财富,在武清城区买了房安了家。

  其间,时代的大潮滚滚向前,粜粮务村却变化不大,路还是土路,农业生产还是靠天吃饭。“自家日子过好不算本事大,要让大伙儿都过上好日子。”刘天民看着老家的“老样子”,心里不是滋味,有了带着大伙儿一起往前奔的想法。“粜粮务成村于辽代,曾是粮米交易之所,我们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只要路走对了,不信村子富不起来。”

  “在城区干得好好的,非要回村里?”家人起初不理解,但见刘天民心意已决,渐渐改变了“立场”:“既然组织和大伙儿信任,要不你就回去试试!”

  土地是农民的“饭碗”,但当时粜粮务村基础设施差、缺乏良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靠单打独斗根本富不起来。刘天民想把土地集中起来干大事,但村民们有顾虑,“土地流转出去,万一经营不好、赔了,‘包地钱’能给吗?”

  2009年,刘天民牵头成立天津市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建起天民田园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希望能够通过“合作社 + 农户”模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合作社以每年每亩1000元的价格将146亩土地流转了过来,进行统一管理。

  土地集中,能适度规模经营了,本想着就此大干一番,现实却给刘天民“泼了几盆冷水”。

  “种桃,赶上病虫害;种葡萄,管护不过关;种西瓜,好不容易迎来大丰收,却遇到‘鬼行市’,一天一个价,像过山车,到后来雇人收拾的钱都赶不上卖瓜钱,又赔了……”接连受挫,刘天民一度迷茫,“把一个村子发展好,到底从哪里入手呢?”

  2012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刘天民很感动,“组织和大伙儿信任,必须干出名堂。”

  转年,他有了清晰方向。粜粮务村位于京津之间,西临北运河,东靠武香路,廊良公路穿村北段而过,“守着两个大城市,正好适合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当村庄发展与时代节拍合拍,和音自然响亮。

  刘天民意识到,村里此前发展设施农业、打造京津一小时果蔬园的定位是准确的。园区种不好、种得不对路,是因为缺技术、缺良种、缺管护知识。

  发展设施农业,村民们算是“新手”,“新手”如何来解决果蔬种子不佳与病虫害等问题?粜粮务村走的是“取经”路——

  在上级支持下,粜粮务村与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农科院等单位形成紧密合作关系,邀请专家为园区“把脉”、输送良种,将园区发展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田”。近年来,园区引进水果类番茄、黄瓜等市场俏销果蔬品种100余个,包括过去只在南方生长良好的黄色火龙果、甘蔗等,在专家的指导下科学种植成功,亩均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尝到甜头,粜粮务村在“取经”的路上不断向前。今年以来,除了积极参加天津市农业部门组织的技术培养和训练外,粜粮务村还多次组织村民到山东等地学习,将一项项“黑科技”因地制宜引入园区。光伏发电增温装置、物联网监控技术、智能调控技术、病虫害防治系统、无土栽培模式……“过去大伙儿想都想不到的智能设备、先进的技术等接连走进村庄,大大打开了大家的眼界。”园区技术员陈相涛说。

  在“取经”基础上,园区还进行了多项创新。甘蔗、西瓜,这两种过去北方地里“两不相见”的农作物在大棚里实现“牵手”,甘蔗大棚承包者王桂玲介绍,“甘蔗从广西引进的,它对干湿度、土壤肥料的要求与园区里的‘吊瓜’相似,我们为此试验套种,发现两者还很‘默契’,西瓜叶为甘蔗遮阴,对甘蔗生长有利。通过套种,亩均年收益超10万元。”

  大型粮食烘干设备、有机肥处理中心……园区里重量级“家当”慢慢的变多。陈相涛介绍,“小麦玉米收割后,如果晾晒不及时很容易霉变。我们引入粮食烘干设备,在每年的粮食收获季24小时不休,为全区有需要的粮企、种植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每年烘干11万吨,为粮食安全存储贡献一份力量。”

  “果蔬如果保鲜差,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就大。从棚里到餐桌,果蔬都会有损耗,保存时间越长,损耗就越大。”陈相涛说,去年,园区又建成占地5.5亩、容积10000立方米的保鲜库,损耗率由原10%降到了接近1%,园区每年可减少因损耗造成的损失64.8万元。另外,保鲜库提高了农产品的生鲜程度,延长了农产品的销售时间,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园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受到慢慢的变多的外界关注,2021年,园区新增一块牌子——大禹节水智能种植园区。有名的公司大禹节水公司来到粜粮务村,带来资金和技术,助推乡村振兴,粜粮务村1075亩土地流转至种植园区,目前由天民田园负责管理运营。

  近年来,农旅融合成为趋势,乡村旅游火起来。粜粮务村看到了新的机遇。园区内绿意盎然、新奇有趣、科技范儿十足,今年以来,粜粮务村积极地推进农旅融合,引导园区开辟300亩核心体验区,承接采摘、团建、研学等项目,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如今,天民田园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园已成为集生产示范、科普教育、实践实训、休闲观光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天津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代表性重要点位,经营管理面积达到2075亩,每年向京津等地供给果蔬1.5万吨。天津市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 基地、中国农民合作社 500 强等多项荣誉,并入选 2022 年天津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 “头雁 ”项目。全村共有363户人家,其中155户加入了合作社。刘天民获得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称号,获评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

  午后,阳光照进园区果蔬大棚,45岁的村民张友金正在棚内管理芹菜,“原先找不到好工作,总发愁。自从2019年开始到园区种菜,月月拿工资,钱袋子鼓起来,腰杆直起来,家里买了车,正翻盖新房,日子越过越好。”

  “我和老伴儿都在园区务工,我俩一年能挣10万元以上。”60多岁的村民王文起说,“像我这岁数的,到外面干,人家都不愿意要。如今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笔收入对我们普通人家而言可真不算少。”

  “流转土地得租金、园区务工得薪金。”刘天民介绍,如今,园区安置本村及周边村庄剩余劳动力300 多人,“有不少家庭,老两口在园区打工,孩子在外头上班,一大家子一年挣十几万元。这改变了过去农村家庭‘老人在家种地、年轻人出门打拼’的单一的增收状况。”

  村民们有收入,村集体也有了钱。依靠好政策、上级扶持和村集体资金,村里的软硬件设施得到提升,建了水冲公厕、装了漂亮路灯,修了健身广场和文化长廊……

  “手头宽裕了,村民精神面貌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粜粮务村驻村刘兴介绍,2022年,村里的文明家庭、好人模范等群体在村“两委”班子的鼓励下,率先把家风家训亮出来、贴上墙,带动全村逐步形成立家训、亮家风,比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在粜粮务村,村党组织充分的发挥“主心骨”作用,不断的提高凝聚力。刘兴说:“我们带领村民全力发展产业,积极为民办实事,打造‘1个党群服务中心+N个红色阵地’为民服务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等阵地、载体的功能整合,密织服务‘一张网’,兜起村民大事小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天民介绍,粜粮务村不满足于自身“跑得快”,2020年携手周边村庄投资引进大型自动化育苗设备,向社会提供鲜食番茄、黄瓜、草莓等种苗,年供给500余万株。同时积极推广新品种、培训种植技术,授人以“渔”,提升周边村庄菜农致富本领。

  对于下一步目标,刘天民说:“确保每年村集体收入稳定在60万元以上,做大农旅产业,让村子更有活力、更具有吸引力,成为更多人向往的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四川召开“天府粮仓·千园建设”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粮食类省级园区高标准农田占比超70%

  四川出台《“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方案》 到2025年建成国家和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超千个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农业农村部党校)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分会)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